10個步驟,使用AI 以及筆記系統來輔助我閱讀並思考總結多篇學術論文

Dr. Wu - 吳柏俞
8 min readOct 1, 2023

--

起因

身為一位醫師,從醫學院讀書的過程中,就習慣了常常必須大量的閱讀文獻,並分析、理解、整理各篇文獻的內容。這個過程極度消耗腦力。

在這個充滿聲光刺激的時代,隨便一個手機通知,就能讓你失去了方向。

進入外科訓練後,要能夠坐下來,專心的消耗大量時間來一次整理多篇文獻,是非常困難的事。常常是零碎的時間片段,做個半小時、一小時,然後下一次又有時間可能已經好幾天以後了…
常見的情況是,下一次回來的時候,什麼都不記得了… 又只好從第一篇參考文獻開始讀。這樣的模式,如果是對於要整理10篇甚至20篇以上的文獻作為論證參考的學術寫作,基本上根本是達不到的。

但這是個最壞的時代,也是個最好的時代!最壞是壞在現在資訊爆炸,雖然資料唾手可得,但是需要花費更大的精力去判斷是否為可用的資料。最好是好在,現在是AI大爆發的時代,有各式各樣的AI輔助我們學習以及工作。

那麼,我們該如何改善我們閱讀文獻的流程(workflow),讓AI 以及筆記系統輔助我們,提升我們的效率跟品質呢?

以下,是我個人的工作流程,僅供大家參考~

10 個工作流程步驟

1. 建立初始任務筆記

目前我偏好先使用Logseq這個軟體,因為搭配後續的文獻筆記好用。
在電腦、平板、手機上都可以同步,不漏掉任何一個idea。

先建立任務的

  1. 報告或使用的預定日期 (Logseq 中,使用/ + pick date 就可以快速添加日期)
  2. 待辦事項 (在Logseq 中,只要按下cmd+Enter就可以,非常簡單)
  3. 核心問題,待回答解決之問題(這是自己認真要思考的一個步驟,每個人的核心問題都會不同,因為認知程度不同,好好設定自己的問題)

以上,都還不會用到AI,只需要筆記系統來幫助自己思考以及記憶。

需要Logseq 使用幫助的,可以參考加入我創立的FB 粉絲團 — Logseq 中文社群 | 免費x卡片盒筆記x知識連結

2. 蒐集reference

  • 先從UpToDate、Textbook 開始閱讀已經驗證的精華,再從中找出相關reference原文
  • 如果還是有未能解答的問題,則找Pubmed 是否有相關文獻可以解答。
    (額外tips,可以看一下較舊的論文有沒有新的citation article)
  • 如果時間不多,建議搭配Perplexity 或是Consensus(AI搜尋網站)直接搜尋,perplexity 會直接列出參考的網址、或是使用ChatGPT來建議搜尋pubmed的關鍵字。(好處是可以先使用自然語言來詢問,再請AI幫忙設定完整的搜尋關鍵字* )

ChatGPT 對話畫面
Prompt:
請當一位學術研究教授,專精於資料、文獻搜尋,精通uptodate網站、pubmed網站的搜尋技巧
Prompt :
情境:一位車禍受傷的病人,CT發現有主動脈受傷,身為心臟血管外科醫師,我知道他可能需要手術處理,但我不確定手術timing何時最好。
問題:我想要知道什麼樣的治療流程對病人最好?請建議我使用什麼關鍵字來搜尋pubmed
Prompt :
我找到約10篇可能符合我問題的文獻,請問我如何篩選?

  • 想辦法找到所有的原文PDF檔案,這邊就要大家自行發揮了😅
  1. Pubmed網站,在很多大醫院院內網路會有權限可以下載原文
  2. 在其他地方,我很常會使用Sc開頭的網站,來搜尋看看,不要太新的話,成功機會大概8成以上。

3. 把PDF檔案全部放入Zotero 軟體

好處是可以蒐集在一起,電腦、平板同步,自動生成論文資訊,還可以直接閱讀PDF檔,做筆記…

4. 篩選要閱讀的論文

時間不多一定要放棄比較不相關的,只閱讀最相關、最新、最有可信度的論文,閱讀篇數以可以準備的時間多寡以及個人能力來決定。

  • 初步篩選

去除太舊的文章,優先保留新的、大型期刊(IF高的)、引用數高的、RCT、回顧性研究或觀察性研究、guideline…

  • 次級篩選
  1. 先看Abstract,這邊我習慣直接複製文字來給AI看,並請他整理成較易閱讀的版面(Markdown格式、有序排列、無序排列、層級…)
  2. 看結論是否有清楚回答還是模糊不清,是否是自己要的解答
  3. 研究有哪些limitation?是否對象inclusion符合我的病人?

5. 配合AI,加速閱讀及讓理解更簡單

  • 搭配AI的技巧
  1. 雙開視窗,可以的話,雙螢幕可能更好
  2. 文獻PDF檔案放在左側螢幕(最好直立式),右側開AI
  3. 不要使用類似ChatPDF這種直接上傳PDF的工具,直接複製文字給AI,加上想要的prompt
  • Prompt 建議:
  1. → 繁體中文 (翻譯成繁體中文)
  2. tldr (就是重點整理的縮寫)
  3. use markdown (可配合筆記系統複製貼上)
  4. 請解釋給國中程度的一般人聽,使用比喻

6. 搭配筆記系統來思考並建立第二大腦,建立“文獻筆記”

目前還是偏好使用 Logseq 來整理,原因:

  1. 簡潔,不會被太多複雜功能阻礙思考
  2. 可以使用Markdown
  3. 可以Toggle 的 Block,幫助聚焦、專注
  4. 可以快速建立雙向連結、複製貼上block編號(連結)、快速引用block或page
  5. 大部分都可以使用鍵盤就完成編輯
  6. 可以搭配任務筆記

7. 回過頭來編輯“任務筆記”

一開始建立的任務筆記打開,將文獻筆記開在側邊欄備用

  • 重新檢視並調整
  1. 待辦事項
  2. 核心問題,待回答解決之問題
  • 接下來開始回答問題
  1. 列出前面步驟找到的Ref. 並建立預計閱讀的文獻筆記(直接在標題反白加上雙掛號即可)
  2. 將文獻筆記中學習到的內容,回過來回答任務筆記中的問題
  3. 記得要將reference 加上 1 的編號 並標示每個回答的出處

重點!!不要陷入以下陷阱

不要想要一次完成所有筆記,設定好每次的工作時間,並在當次工作結束的時候,建立一個“記憶存檔”的block,把目前學會的寫下來,當作要教未來回來,已經什麼都忘光的自己

8. 記憶存檔

在任務筆記中最上方,建立“記憶存檔點”的Block,就像我們打電動,玩到一半會存檔一樣。

  • 把自己腦中現在的知識(通常如果上述的步驟有用心、專注執行,現在腦中會很有概念),當作要上課教另一個什麼都不會的聽眾、學生一樣,寫下來。
  • 這邊可以使用複製block 連結編號的方式,來引用文獻筆記或任務筆記中的block

9. 請AI 給你反饋

將內容反饋回AI,讓AI模擬聽眾、學生可能會問的問題,並找出自己的盲點

  • Prompt 參考

以下為我目前整理好的總結筆記,請扮演一位聽眾,詢問我不懂的問題:【此次的記憶存檔內容….】

10. 輸出

依照第二大腦之內容,建立輸出,PPT、文章、圖片海報…

個人認為,在醫學界,能把PPT做好的人其實不多… 其他領域(行銷、設計、商業… )都很強調PPT技能,要排版、美圖、設計感、吸引力、動畫…. 但回過頭來想想,醫學界真的需要這樣嗎?

老實說,我個人也曾經花了很多時間在美化自己的PPT,但去學會就發現,其實就是簡潔有力、讓人看得清楚就夠了,大家想要的是你的分析、知識、理念的傳達,而不是要買你的產品。有時候,口說清楚、內容紮實有料還更重要!

所以,我後來覺得應該盡量是花7–8成的時間在製作內容、蒐集知識,最後腦中有一個大綱,再開始製作PPT。

設定好大綱,並把各標題填入空白頁,每個topic盡量搭配圖片、表格、清楚的排版來解釋概念。每個Topic不要花太多張頁面來解釋。(3–5張就很多了,太多張代表每一張的內容不紮實)

為了搭配圖片,有時候會要上網google尋找,但切記要小心智慧財產權的問題~ 現在,我們又能夠再請AI出場了!! 可以搭配Midjouney或是DALLE來生成建議的示意圖,免費版可以參考使用Bing Image Creator,簡單好用,而且最近還更新了!更加聰明👍

結語

以上,就是我目前的10個步驟,使用AI 以及筆記系統來輔助我閱讀並思考總結多篇學術論文。希望也可以給你一點啟發、幫助😊

現在世界變化很快,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。我也會持續優化流程或加入新的工具,但是大腦的思考步驟是不會改變的喔!以後再聊啦~

Bonus

另外,遇到困難或龐大的概念需要理解的時候,我也會使用圖像化的筆記系統 — Heptabase 幫助我喔!

--

--

Dr. Wu - 吳柏俞

Cardiovascular surgeon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 / Techno — Geek 科技愛好者 / Logseq user / Minimalist 極簡主義者 / Optimist 樂觀主義者/ Infinite Gamer 無限賽局玩家